11月20日,第十一届亚洲焊接技术及应用论坛之2022智能焊接技术及焊接教育与培训研讨会在成都成功举办。10余位国内外嘉宾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200多位专家、学者和高校师生出席了成都工贸职业技能学院的现场会议,另有40多位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保加利亚等国的焊接领域的国际嘉宾在线上参与了研讨。该研讨会同时开设了图片直播,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和记录研讨会的精彩瞬间。
本次论坛由中国焊接协会、亚洲焊接联合会、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组委会、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组委会和中国科协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培训中心联合主办,由中国焊接协会表面工程及增材制造工作委员会、中国建材机械工业协会焊接专委会、亚洲焊接联合会技术及应用委员会承办,由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省职业技能竞赛研究中心、北京嘉克新兴科技有限公司协办。
本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分享、先进技术技能介绍与交流、焊接培训和教育实践分享、焊接技术优秀论文交流四大板块。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经验分享版块
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组委会执委会主席、亚洲焊接联合会(AWF)技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焊接协会副会长刘振英博士以“探讨远程分布式国际培训和竞赛模式”为主题作主旨报告,分享在国际疫情影响下开展远程分布式国际培训和竞赛的成功案例,指出该种培训和竞赛模式适用于当前焊接培训与教育,以赛促培。为实现远程分布式国际培训及竞赛,需要制订远程培训、竞赛标准和课程,建立职业技能国际培训基地和联合培训中心作为远程培训及竞赛所需的场地和平台,以大讲坛或虚拟课堂的形式开展理论与技术研讨等。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杨春禧以“深化产教融合,传承工匠精神,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职教高地”为题做主旨发言,介绍了本校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际培训认证,开发国际课程等重要合作方式,搭建合作平台,提升办学水平。
二、先进技术技能介绍和交流板块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首席技能专家高凤林通过线上方式,以“火箭氢氧发动机关键组件焊接技术”为题,向观众分享了通过研制多项新的焊接工艺,尤其在发动机关键部组件的研制攻关,成功解决了氢氧发动机的技术难题,满足了氢氧发动机在高温、低温、高压、振动等复杂应用工况和发动机自身重量的严格要求,为我国航天事业保驾护航。
国家级青年人才、现任材料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刘艳来到论坛现场,以“轨道交通装备关键零部件高可靠表/界面技术”为题向观众展示了高可靠表/界面技术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工程应用,解决了“卡脖子”技术难题。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周伟教授的报告主题为《异种材料连接的新方略》。
三、焊接培训与教育实践分享版块
亚洲焊接联合会(AWF)秘书长,穆罕默迪亚泗水大学讲师Mochamad Zaed Yuliadi教授以“通过实施焊接强化教学与培训体系来培养造船工业焊工”为题探讨了实施焊接强化教学培训制度,培养船舶工业合格焊工,介绍培训和认证计划的大纲,为焊接培训和教育带来新的发展。
西班牙SEABERY增强培训业务主管Antonio Fernandez Perez先生的研讨主题为“利用增强现实解决方案实现焊接培训数字化对经济和环境的影响”,他介绍到虚拟培训系统以更有效、安全和绿色的方式吸引和培训新一代焊工,成为德国、美国或澳大利亚等国家焊接培训的标准,可以大大提高了焊接培训的质量和速度,并在演讲过程中向观众现场演示模拟焊接练习,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印度焊接学会秘书长Rituraj Bose先生以《功效学在焊接中的作用》为题,
介绍工效学的目标是减少伤害,照顾焊工的健康和安全,并确保生产力。采取一定的措施使焊工对他们的工作感到舒适,提高工人或焊工的效率。另一种方法是焊接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的使用。
四、焊接技术优秀论文交流版块
本次研讨会与第十届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同期举办,其中的焊接技术远程国际大赛吸引来国内外数十位选手参赛。在本次研讨会上,三位国内优秀选手受邀向各位观众分享了焊接优秀论文。
在焊接技术优秀论文交流中,重庆科技学院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院的谭甜甜阐述了他们课题组在“铜/锡异种材料电磁脉冲焊接接头形成机制”研究,本文介绍利用电磁脉冲焊连接异种合金铜和锡。
来自江苏科技大学焊接系的简思捷以“增材制造17-4PH不锈钢与TC4钛合金的钎焊工艺及界面组织研究”为题,丰富增材制造17-4PH不锈钢和钛合金进行的钎焊理论基础,既具有材料成型工艺的特色,也有望实现新型材料异质连接的突破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焊接专业教师、西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博士生李杰向观众分享了论文“填充金属对钛/铜GTAW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得出S201和S214填充金属焊接接头具有不同的性能。
本次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对焊接技术的创新起到了推动作用,介绍先进的焊接技术技能,提升智能焊接、机器人焊接领域创新能力,分享焊接教育和培训的最佳案例和成功经验,加强焊接技术技能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从业人员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焊接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展
北京市昌平区北清路博雅C-C商业广场 C座906室